大球泥,系伟晶岩风化物,产于湖南原怀化、黔阳、溆浦三县交界的雪峰山。大球泥最早发现是在抗日战争后期,国民党部队在雪峰山修筑战壕抗击日本侵略者时被挖掘出来。五十年代初,被一工程师发现后用于制作出口瓷原料,七十年代因制作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(即“毛瓷”)而声名远扬。大球泥通体耀眼雪白,呈蜂窝状排列聚集于一个框状的矿体中,直径为10-20cm左右,全部都为椭圆球状,是世上极为稀有的非金属矿石。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教授说:“大球泥是在亿万年前,燕山时期岩浆侵入地表时逐步形成的。大球泥的形成一个是与伟晶岩有关,一个是要具备风化的地质条件。如若风化太过,就成了散状高岭土,如若风化不足就是长石了。由于苛刻的地质条件,大球泥的成型事实上是很难的。我们找过类似的矿,品质都不及大球泥好。”
经研究,大球泥各种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非常符合制作细瓷,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。其中氧化铁含量在0.15%以下,氧化铝含量在35%以上,二氧化硅含量在45%以上,烧洁白度在92%以上,制瓷温度超过1400度。由于大球泥粘度好、杂质少、质地白的特性,所以烧制出的瓷器釉面温和润泽,画面清新雅丽,富有水份感,给人一种看得见摸不着、美中藏秀、艳而不俗、淡而有神的艺术效果。
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,大球泥一直是高端出口瓷、国家宴会用瓷、国家礼品瓷的原料。我国陶瓷泰斗、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说:“用大球泥做出来的陶瓷艺术品,给人以美的享受,特别是‘国宴瓷’‘毛瓷’制作上的应用,风靡国内外”。
据我国权威部门的资料记载,像这种制瓷的优质泥料,世界上能与之相比的另一个矿源在英国,曾造就该国一个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,但矿源早在二战时期就已挖掘殆尽。我国的大球泥矿源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枯竭。因其品质优异、矿源稀缺、不可再生,故而被业内誉为“泥黄金”。